2012-06-04

遇水則發--4月13潑水節


是否常常在新聞中聽見泰國的潑水節呢
相信大家對這個節日一定都不陌生吧

每年傣曆六月作為一年的起始,潑水節的時間在傣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推移,大约是中國清明後的第七天,即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六日,相當於中國的新年。
節日活動會持續3天或4天,第一天叫“宛多尚罕”,意為除夕;最後一天叫“宛叭宛瑪”,意為“日子之王到來之日”,即傣曆元旦;中間的一天或二天稱作“宛腦”,意為“空日”。節日第一天清晨,人們沐浴盛裝,到佛寺堆沙造塔,浴佛聽經,然後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祈福,繼而形成全村性的潑水高潮。

潑水節在泰國原名「宋干節」(Songkran),與“尚罕”一詞同源。在曼谷,人們在這一天還要用香車盛佛像及“宋干女神”遊行,沿途接受人們的潑水祝福。在緬甸稱為「達降」(Thingyan),源自梵文,意為「運轉」。潑水節之所以命名為宋干,是因為東南亞居民相信,太陽轉入[[黃道星座]]中的第一宮——[[牡羊宮]],當天代表新一年開始。太陽入牡羊宮應該是三月,將節日訂在四月中是計算錯誤所致,但人們都無意推翻約定俗成的觀念。

近代的潑水節起源於中國雲南,在泰國尚未成立之前,他們的祖先都聚居在中國雲南一帶,一部份人向南逃走;沒有逃走的,就是中國境內的傣族。「潑水節」是傣族的重要節日。中國境內的潑水節稱為「桑干比邁」,「桑干」發音與「宋干」(Songkran)相同,而「比邁」則與泰國的「新年」(Bee Mai)同音同義。

傣語稱此節日為“比邁”,意即“新年”;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又分別稱此節日為“尚罕”、“尚鍵”,兩詞均來源於梵語“samkranta”,意為“周轉”、“變更”、“轉移”,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。布朗族、德昂族和 阿昌族也過此節日。

潑水節的起源與[[上座部佛教]]的傳入有密切關係,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。但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,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、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。

身在異地的泰籍勞工們也不用擔心,新北市中和區固定會同步舉辦有趣的潑水節,不但能讓異地的外勞一解思鄉情懷,感受台灣的親切。也能讓台灣人不用出國,就能體驗到異地風情噢!


潑水節在寮國的情景
File:Songkran.jp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